原标题:再生水利用占年度总量近三成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
作为资源型严重缺水的城市,近年来,北京在加强污水处理、提升污水处理标准的同时,加快再生水利用,扩大其用途和用量。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如今,再生水利用量占北京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近三成,再生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实现了中高速增长,但用水总量基本维持在41亿立方米以下,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26.69亿立方米到29.08亿立方米之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15.4立方米下降至11.3立方米。首都水资源和供水保障实现历史性突破,外调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共济、精细调配的水源保障和供水体系日臻完善。
工业废水再利用
亦庄一企业近20年省下12.4个昆明湖
在北京,工业生产是用水大户之一,产生的工业废水更会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针对工业废水开发了一整套的过滤回收设备。
“生产产生的清洗废水,首先会集中收集到水箱中,进行水质检测。随后进入回收系统,经过活性炭吸附粒子、保安过滤器,RO膜(反渗透膜)等设备去除污染物,检测合格后,再次供应到超纯水设备中,替代自来水使用。”
中芯国际厂务水科经理廉串海向记者介绍,其公司为芯片制造厂,由于芯片制造工艺中需要用到化学品对芯片进行处理,然后需要通过超纯水对刻蚀后的芯片进行冲洗。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
这些废水的部分指标,TOC(总有机碳)、电导率不能达到直接再次使用的标准,因此需要专门的回收系统进行过滤回收。“建厂近20年,通过回收系统,我们节省的水资源达到2400多万吨。除了回收工业废水之外,中芯国际还在厂区内设置了雨水回收系统用于绿地浇灌,全年可节约自来水8000多吨。总节水量相当于12.4个昆明湖。”廉串海说。
“在水源选择上,我们也主动选择了再生水水源。”据廉串海介绍,目前厂区内部分生产设备已经开始使用博大、小红门再生水厂的供水。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中芯国际的整体水资源年度回收率达到了60%。
替换地下水
公园引入再生水灌溉绿地
去年10月,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挖掘非常规水资源,提升再生水及雨水利用水平,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到2022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加大园林绿化非常规水利用,推广高耗水服务业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园林绿化用水逐步退出自来水、城市水源地地下水及深层地下水灌溉,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这一要求已经在朝阳区金盏森林公园内逐步落实。金盏森林公园位于朝阳区东侧与通州区交界处二道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处于北运河上游、通风廊道重要节点及九大楔形绿地等重要位置,是北京中心城区东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隔离城市组团、改善首都空气质量,承担生态恢复功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5月7日,记者来到尚在建设中的公园内,大片的绿植已经完成了栽种。记者从公园方获悉,未来,园内的所有绿植都将由再生水灌溉。
公园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取水方案拟定从附近的坝河进行取水。将新建泵站1座,新建DN500供水管线1.233公里。通过管线与现状公园主干管相连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同时可以补充公园水系的生态需水。
“整个工程建成后,我们将置换3座绿化水源井、解决251.2万平方米绿地灌溉用水。”该负责人表示,引进再生水浇灌,将补充公园内4.8万平方米的蒸发渗漏损失,每年节约70万立方米地下水。
像金盏森林公园这样引进再生水浇灌的公园,在朝阳区还有很多。据朝阳区水务局节水办主任李鹏娜介绍,目前朝阳区使用再生水的绿地面积比例达27.18%,居北京各区之首。朝阳区再生水使用面积450公顷,占城六区再生水总使用面积的76%。
引进潮汐灌溉等技术
顺义建成20余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地块
“水来了。”正值初春,北京顺义区杨镇张家务村的花卉大棚内,成百上千盆迷你玫瑰正在苗床上等待着“潮汐”来袭。苗床上逐渐生出水迹,直至花盆中部。停个几分钟,待花朵吸收充分,苗床里的水便能通过下渗装置得到回收。
这种新型的灌溉方式由于像潮汐起伏而得名。不同于以往的灌溉形式,潮汐灌溉不是从上向下的浇灌,而是从植物根茎部进行给水。2017年,顺义区引进了农业高效节水建管一体化项目,潮汐灌溉就是实施的项目之一。项目在村内占地30亩,建有现代连栋温室11000平米。
一次灌溉过程,从给水、停留吸收再到回收,用时仅需15分钟左右。不仅大大节省了灌溉时间,更节省了人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潮汐灌溉后,可以节省4-5名浇水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灌溉用的水也同样不一般。水源部分来自地下水,还有部分来自回收水以及收集来的雨水,经过过滤、静置沉降等措施后,还添加了肥料。一次灌溉,可以将花卉需要的营养元素一次补齐。而这一切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仅通过互相串联的管道和自动化设施,就可完成。
“这几年,我们村可不一样了。”从2007年开始,张家务村民杨怀庆就开始在村里当水管员。“原来,我们村里人种地,浇水的方式就是‘大水漫灌’。一大摊水往地上一倒就完事,但这样也浪费了水资源,不少水就这么直接蒸发了。”
最近几年,顺义区的农业灌溉方式逐步转型。“现在再去地里,根本看不见一大摊一大摊的水了。”
除了适应盆花种植的潮汐灌溉,顺义区农业灌溉中还引进了滴灌、大型微喷设备等技术。
目前,全区已建成二十余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地块。
新京报记者 应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