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兽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学院 (VMBS)的研究人员发现,黄石国家公园的野牛是美国境内唯一连续野生的美洲野牛种群,现在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杂交种群,源自多个历史牛群。
就在二十年前,种群遗传学研究表明,黄石野牛保持着独特的繁殖模式,在公园内作为两个独立的群落存在。然而,最近发表在《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它们的繁殖行为发生了变化。根据这些新发现,VMBS 研究人员建议将黄石野牛作为一个统一的杂交群进行管理。
“这一发现无疑对这一标志性野牛种群的长期保护和管理产生直接影响,”VMBS 兽医病理生物学系 (VTPB) 教授詹姆斯德尔博士说。
和北美其他地区一样,黄石国家公园的野牛也经历了严重的种群下降,即 19 世纪的“种群瓶颈”。到 20 世纪初,美洲野牛数量下降了 99.9%,在大规模偷猎之后,已知在黄石国家公园幸存的野生野牛只有 23 头。
“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野生动物保护成功案例之一。1902 年,来自蒙大拿州西部和德克萨斯州狭长地带的少量家养野牛被引入黄石公园现有的动物中,希望它们能在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中形成一个稳定而繁荣的种群,”德尔说。
今天,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黄石公园野牛种群是一个单一的、基因健康的群体,数量通常在 4000 到 6000 头之间。
“环保人士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如何最好地管理黄石野牛的遗传多样性,”VTPB 博士后研究员 Sam Stroupe 博士说。“为了得到更清晰的画面,我们检查了两个主要夏季繁殖群和两个主要冬季繁殖群的样本,”他说。“我们预计这些地方会出现基因差异和重叠的例子;然而,黄石公园的野牛显然是一个杂交群。”
随着这项研究的完成,管理决策可以基于有关种群繁殖结构和整体基因健康状况的准确信息,以确保这一标志性野牛群的长期稳定。
研究人员希望这些新信息能够对黄石公园的野牛保护专家有所帮助,因为他们将继续管理和监测这一美国国家哺乳动物的旗舰种群。
编译自/ScitechDaily